天冷划豆腐岬
昨天寫的是石梯的部分。在這幾天的航行中,第一個點是宜蘭南方澳的豆腐岬。在這裡是我學習獨木舟的地方之一,許多課程也是在這裡上的,那時的台灣獨木舟學校在這裡,海鯖廻家的活動也在這裡。
遇到了大尾老師。大家聊天中從他口中憶起了海鯖廻家是2017年的事了,就是那時認識了大尾老師。他喜歡人家路過時去找他,他曾在臉書回文中寫過「來蘇澳,找大尾」,那也是2017年的訊息了。這次在豆腐岬大家集合時看到他時,我前去握手打招呼,他也是說一樣的話,「咦,ㄚ過來怎麼沒來找我」,我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麼。他好客,親切,我則是不太能和別人互動吧,但我下次有過去時,我會記得他說的話的。
我比激流臺灣拍攝計畫的原訂日期前一晚到,但後來訊息問薛導時才知延後一天,所以我就多了一天的時間待在南方澳,且我剛到的第一晚很冷,只有12度,我帶了帳篷卻沒帶到睡袋,晚上在帳篷裡手腳冰冷,我有一件羊毛上衣,我又把雨衣套在腳上,但整晚都是冷的,無法入睡。主要就是腳冰冷,這是我的體質,看了一下資訊,改善的方式是多運動,增加血液循環,加上冬天的話可以吃一些麻油雞、薑母鴨之類的。那天晚上還下著雨,我到時已經接近天黑了,先到豆腐岬看一下地型、浪況,就想下一步要在哪裡過夜。豆腐岬的討海文化館及帆船訓練基地遮雨的地方較小,且開闊沒有遮閉,還有攝影機,所以放棄,再考慮其他地方,想到市區的廟進安宮也許有可能,開到那兒,沒想到旁邊就是南方澳遊客中心,太好了,有廁所,有水,可以搭帳篷在一面牆的後面,而且還是木地板,是一個騎樓可遮雨,是一個完美的地點。在那兒總共過了二夜,下次我不會再忘了要檢查睡袋了。
在空出來的一天剩我一人。起床後,天氣還是很冷,但預報說當日上午氣溫就會回升了,可以來到20度,只是清晨完全不這麼感覺。早上還是要吃個早餐,步行一段路隨意看看,選了一家中式的早餐,買了一根油條和熱紅茶。我喜歡這油條夠粗夠大,和花蓮的瘦小不同;熱紅茶夠燙,老闆娘有用布蓋住紅茶桶保溫,這點差很多,且紅茶不會太甜。我喜歡這家小店。
到了下水點豆腐岬,不是假日,沒什麼人,天氣溼冷,心想要下水嗎,但多出來的一天本來就是要用來探索的不是嗎。只是很少一個人出航,還是會有點擔心,雖然這個區域地形我划過,但天氣冷,預計要划到烏岩角也是第一次,還是有點擔心。一樣,我在岸上觀察了一下,想了一下,準備好心情,準備下水航行。
一樣又是那件雨衣,我蓋腳的那件,很重要,防風、保暖,唯一的缺點是L號的,大了一點。豆腐岬下水,划至外海,前半段我划過,雖然浪高兩米,但沒什麼問題。原來遠方就是烏岩角,可以直接看到,以前我沒注意到。到了烏岩角,浪大很亂,沒辦法上沙灘休息一下,只好在海中拿起土力架吃,我帶了一條士力架、兩包餅乾,一小瓶水,看著海蝕洞,遠離一點沙灘,停留休息。浪大,連繞靠近沙灘的通道經過都不行。
回程我沿岸航行,太陽出來了,天氣變暖,這時穿雨衣反而有點熱了。我回程緩慢輕鬆地划回原點。很高興我划了這一段,突破了一些寒冷的因素和惰性,才在接下來的七星潭、石梯坪的獨自划行中更自在有信心一些。
我瘦,我怕冷,需要多一些準備。
我想到上一篇石梯坪的文章中,有一點我希望下次改善的,就是多一些和其他人的交流,平均一點,不要太專注只是划船。我需要這樣的社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