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田的blog

秀姑巒溪漂流

403大地震後,本來預計4/13,六;4/14,日,的秀姑巒溪激流行程在群組討論中是要取消的,但過了幾天,有人提議因地震落石封閉的路後來通了,也許可以試看看,就這樣參加人員的名單一個一個慢慢地增加,我也莫名被填了上去,雖然我本來就想參加。

行程第一日是玉里大橋至瑞穗遊客中心,大約20公里,這一段屬於較平緩的河段,激流較少。我喜歡下水的地方,車子可以開到堤防邊,sup就在路邊打氣準備,剛好橋下還可以遮蔭,很好的位置。

這座橋就是玉里大橋,目前是擴大重建工程,正在施工,而施工中挖土機挖的人工河道,窄窄的,很集中,又靠近堤防,而這種地方,背包艇、sup下水正好,如果只是從橋上路過,你完全看不起橋下這些小小的河道的,但是涓涓細流,只要有水流動,是很容易利用的,這裡就可以划船了,這就是有趣的地方。

台北大湖公園最近在「開水聯盟」line群組po文中被討論,管理處說公園只有9公頃,不像花蓮鯉魚潭有104公頃,公園因為太小了所以不適合開放划船。這些人一定不知道小小的區域、湖泊、水道,只要能下水,能離開路地,離開人多擁擠處,提供民眾在湖面上航行漂流,這不就是讓公園提供多用途,發揮公園最大的效用嗎?一般管理者認為只要開放,會有很多人來,會帶來環境汙染,會影響野鳥棲息,但是如果真正平常心的開放,常態的開放,是不會一下子就爆入很多人的,又不是報復性旅遊,大家被限制久了,才會擠到一個地方,擠到大湖公園。

獨木舟、sup不是一個暴力的活動,如果真的擔心,應該從每時段人數限制做一個管控來達到適時地減低對環境的影響,不是只要禁止就好了,那這樣,這個湖泊的多用途、多功能在哪呢?是只能「遠看」嗎,如果這樣還需要你政府管理嗎,不用你管,我也會「看」

講著講著又生氣和開罵了。我本來是要寫這次漂流行的。上面提到的是,下水的地方很有趣,我喜歡。

第二日,瑞穗至長虹橋處,大大小小的激流多一些,如果是自己划,可以不用停,一路到出海口,這些激流會很有趣的。輕鬆一點的話,可以選擇奇美部落至長虹橋就好,距離短一點,也是激流多變的精華段,也很適合,不會那麼累,可以在中途停下來久一點,上岸生火發呆。

這次薛導和marina第二日沒有划,他們先至行程中段奇美部落等我們,到了奇美部落大家停靠上岸,就有一箱的運動飲料、橘子。橘子還有兩種,一種是茂谷,我兩種都吃了,還有地瓜、小點心,麵包等,好感動喔,不用自己準備有人服務,有人接待,真是一種幸福,。

早在出發來這裡前,群組中就一直提到大魔王關卡,後來元治兄看了地圖,確認是在奇美部落下去不久,大約1.5公里就到了,所謂的大魔王也就是這段激漂流下去後是衝向岩壁的,也就是看起來是把你推往岩壁,直接撞牆的,所以一般認為此地形就是一個風險較高,較難操控的河段。但我上次下來的時候沒翻,不小心倒退嚕衝下去,到尾段偏右進入緩流,沒翻也沒撞壁,後來再看友人錄制的影片時,可以看到緩流區是一個很好的保護,也很容易就進去了,就算沒進去,順著漂,衝向岩壁,岩壁那兒也算是一個緩流,會停頓,且水是往上浮的,並沒有把你往下吸的跡象,所以雖然地形看起來是大魔王,但有很多緩流和上浮的水,其實是相對安全的激流段,而且刺激有翻覆的可能,像這次我就是翻船的,衝向岩壁,順流漂下,我知道它是安全的。下去後,在等候幫大家拍照時,就沒這麼擔心。但這次我發現一個更好的方式,就是坐下,讓重心可以更低,取代高跪姿和跪姿,讓屁服坐到sup上,雙腿外開像跪姿一樣地坐下,這樣重心可以更低,也保持隨時可操控槳的姿勢。

大魔王段,就是我不想翻船,但我翻船了。